Guideline construction
指南建设
历年各瘤种指南情况的简述
当前,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全球范围内的癌症负担日益加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高达482万,占全球新发癌症总人数的24%,同时,因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也达到了惊人的257万,约占全球总数的26.7%。这一数据不仅凸显了中国在肿瘤防控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也表明了中国在提升肿瘤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方面所肩负的艰巨任务。
面对日益严峻的恶性肿瘤发病形势和诊疗挑战,我国肿瘤指南的研制显得尤为紧迫。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肿瘤研究的深入,肿瘤指南的编撰与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历年来的各癌种指南在肿瘤防治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指南通常涵盖了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规范临床操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尽管肿瘤指南的编撰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
缺乏整合思维
当前肿瘤指南的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思维,不同机构或专家团队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导致即使针对同一瘤种,不同指南之间的推荐意见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增加了医生的学习成本,还可能对患者的诊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同一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指南之间缺乏统一标准和整合,使得医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诊疗决策。
更新速度滞后
肿瘤诊疗领域的技术和理念日新月异,然而我国肿瘤指南的更新速度却相对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诊疗技术无法及时纳入指南中,使指南内容无法跟上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不仅影响了指南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也可能限制了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
缺乏中国特色
部分肿瘤指南在编撰过程中更多地参考了国外的研究和经验,而未能充分结合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以及诊疗防控特色。这导致指南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法完全适应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降低了指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医疗可及性问题
部分指南内容过于复杂或高端,导致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广泛应用。同时,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的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支持,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指南,进一步加剧了医疗可及性问题。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
指南编制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在现代医学之路上,跟踪的多,创新的少,不自信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医生看病的基础和依据——指南,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追随西方,甚至把国外指南视为圭臬和经典,照搬国外的一套证据评价体系,迟迟未见有影响力的、适合国人自己的指南,更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国外指南固然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本土指南。原因如下:
01
不是所有指南都水土相和。中国病人有中国病人的特点,中国医生有自己宝贵的经验,外国的指南可以参考,但照搬照抄或照译,多数水土不合,故疗效不佳。
02
不是所有指南都一成不变。外国指南总在变,为什么要变?因为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指南每纠错一次,都要牺牲大量病人的生命,我们不能等到外国人改正后再被动纠错。
03
不是所有医生都按指南行医。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恶性肿瘤诊疗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医生毕业后很难得到长期、先进、系统的临床培训,他们更多是沿用当地老师的经验治疗,赶不上形势。
04
不是所有院校都用指南施教。有的大学教材是5年前编写的,5年前的教材展现的又是5年前的知识,所以学生毕业后掌握的很多知识是陈旧的,甚至是被淘汰的
05
不是所有患者都受指南保护。临床指南是评估或治疗的标准化协议,有的医生诊疗患者从来不看指南,甚至不知道指南的存在,患者在治疗中很难受到指南的保护。
06
不是所有医政都用指南施管。医政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保证医疗单位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妥善处理医疗单位业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达到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但是部分医政管理,比如恶性肿瘤尚缺乏适合本土的指南理论的指导。
如上六个原因促使中国人必须研制适合自己国情的指南。
编制与推广《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
中国抗癌协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担负起中国最大肿瘤学会的使命担当,2022—2023年,协会以整合医学“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指导思想,组织13000余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完成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中英文及试题库合计3000万字,100斤重,堪称医学领域的鸿篇巨制。并且部分瘤种与技术指南,已翻译成越南语、缅甸语等16个语种,带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肿瘤防治事业发展。
中国CACA指南与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形成“三足鼎立、优势互补、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也开创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CACA指南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中国CACA指南与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形成“三足鼎立、优势互补、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也开创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CACA指南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01
全球首部以“整体整合(HIM)”学术思想统领全篇的指南。CACA指南由瘤种篇与技术篇两部分组成,共计113个指南,涵盖了97%以上的中国肿瘤疾病谱。其中瘤种篇53计(谋),聚焦“防-筛-诊-治-康”,防为上计、筛为大计、诊为妙计、治为生计、康为远计。技术篇60技(招),聚焦“评-扶-控-护-生”,评为首招、扶为高招、控为实招、护为新招、生为绝招。是“全人、全程、全科、全息”的医学发展理念贯彻始终。
02
首部真正“中国人自己的肿瘤防治指南”,CACA指南包括53个肿瘤、60个技术,共1000万字,参编专家13000余名,有高度、接地气,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纳入中国研究,注重中国特点,兼顾医疗可及性,体现整合思维,是兼具中国特点和国际视野,更加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指南规范体系。
中国CACA指南与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形成“三足鼎立、优势互补、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也开创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03
首个真正将“中西医整合理念”应用于肿瘤防治的指南体系。整体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的。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和探索人体与自然界关系所得出的认识,也是中医诊疗疾病时所必备的思想方法。
传统中医学所倡导的“整体观念”,与本指南的“整合理念”深度契合,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也在CACA指南中获得全面体现和采纳,从理念到实践,从辅助西医的“减症增效”,到展现独特价值的“扶正控癌”,中医在疾病全程管理中都发挥了巨大价值。CACA指南是首部将技术层的“中西医结合”提升到理念+技术的“中西医整合”的开创性指南体系。
04
首次在全世界提出用“控癌”全面替代“抗癌”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包括肝脏保护、肺脏保护、神经保护、血液保护、发育保护、生育保护等在内的15个器官保护指南应运而生,成为全世界首创的指导肿瘤患者器官保护、指导从“抗癌”到“控癌”临床实践的指南体系,在全世界掀起将“抗癌”提升为“控癌”的肿瘤防控新
指南发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启动CACA指南“五库、六基地、十二个推广模块”等一系列推广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05
全球首个创建肿瘤器官保护系列指南。肿瘤细胞与生俱来,是每个生命的组成部分之一,无法消灭,健康人体依靠自然力,与肿瘤“共生”。同时,一半以上肿瘤病人的死亡并不是因为肿瘤本身,而是相关器官的损伤、衰竭。在世界上各种指南中,都是把器官损害归入疾病的并发症或治疗手段的副作用中,没有从系统论的整体视角认识到肿瘤与器官损害的重要关系。因此,如何呵护自然力,保护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免疫重建”,防癌、控癌、避免器官组织损害、是实现肿瘤防治的关键。
指南发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启动CACA指南“五库、六基地、十二个推广模块”等一系列推广活动,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