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 conference
学术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成立之初,一面积极发展组织,一面组织学术交流。1984年7月9日,第一次执行委员会(后改为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临床学术交流团,到中小城市、边远城市进行巡回学术讲座,举办新技术学习班。第一批成立的专业研究会(后改为专业委员会)如胃癌、肺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淋巴瘤、肿瘤化疗、抗癌药物、临床细胞学等专业委员会,先后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早先成立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积极组织小型学术交流。
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为了推动学术活动开展,成立了科技咨询部,由该部每年给予全国性学术会议1000元、1500元、2000元不等的补助,先后举办了20多次全国性肿瘤专业学术会议。
第三届理事会期间延续上述补助办法,各专业委员会每4年或者3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相继召开肺癌、大肠癌、妇科肿瘤、小儿肿瘤、化疗、生物治疗、临床细胞学等2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肝癌、鼻咽癌、大肠癌、头颈肿瘤、血液病、抗癌药物、传统肿瘤医学等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1-2次国际性专科学术会议。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增加了对全国性学术会议的补助,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活动的开展。1998-2002年,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全国和国际性会议60多个,参会15000余人次,交流论文10600余篇;联合中华医学会相继承办了第七届亚洲结直肠癌学术大会(1999年)、第一届国际华人肿瘤学术会议(2000年)。
第五届理事会以后,学术交流呈现繁荣。2003—2007年举办全国专业性肿瘤学术会议95次,国际学术会议9次,参会33724人次,其中国外代表1690人,交流论文20946篇。2009-2011年,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62次,参会11800余人次;全国专业性学术会议209次,参会98300余人次;地区性学术会议594次,参会86700余人次。
2012-2016年,举办全国专业性肿瘤学术会议278次,参会83955人次,交流论文13736篇。其中国际学术会议73次,外籍专家出席1325人次。
2017-2022年,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662场,线下参会人数105万次,线上参会人数达到2.57亿人次,交流学术论文8.2万篇,有力推动了肿瘤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交流。10场品牌会议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每年举办数百场地区学术会议,有力促进了各地的产学研对接,推动了各地区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规范化诊治的推广普及
2022-2023年,为了推进肿瘤领域临床诊治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国抗癌协会组织600余位专家,利用近15个月的周末,连续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组织开展累计100场“CACA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10多家中央及2000多家地方媒体参与全国直播及报道,直播观看总量累计超25亿人次,掀起全国“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

2018 年
昆明

2020 年
南昌
2019 年
广西

作为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最重磅的学术报告亮点,主旨报告将展示本领域最前沿、水平最高的优秀专家成果。2018年开始,大会建立主旨报告遴选制度,至今已举办了7届主旨报告遴选会,以遴选会议为载体,选择我国边远地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召开学术研讨会,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让偏远基层地区肿瘤医务工作者与全国顶级专家“零距离”面对面,聆听高水平的肿瘤新进展学术报告,获取最前沿学术资讯,提高基层地区肿瘤诊断治疗水平。7年来,中国抗癌协会分别在昆明、南宁、南昌、西宁、合肥、内蒙古、新疆等地召开主旨报告遴选会议,从全国推荐的数百位讲者中,优中选优,通过公开试讲遴选产生每届主旨报告专家,为线下数万名代表提供了最高水平、最精彩的学术报告。
2021 年
南宁


2022 年
合肥
2023 年
呼和浩特

2024 年
乌鲁木齐

在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全国专业性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协会开始酝酿举办中国肿瘤学术大会。2000年10月,协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获得成功。2002年9月,在杭州召开了第二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再次获得成功。从此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每两年一次,偶数年举办,形成制度。此期间,1999年1月,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六年中共举办了4届会议(其中1届在台湾举办)。从2006年开始,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每年一次,分别在大陆和台湾交替进行,大陆偶数年主办,与中国肿瘤学术大会联合召开。2018年,“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更名为“中国肿瘤学大会”,会期由两年一届改为每年一届。2023年,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主题,中国抗癌协会将原来的大会名称“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修改为“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并首次创立了“1+N”联动的创新办会形式,以天津为主会场,同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举办学术分会场。这一创新形式为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会议规模不断扩大,每届参会人数达到现场数万人、线上数千万人,成为本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
大会群贤毕至,医星闪耀,每届均邀请到数十位院士亲临参会、2000余位讲者现场做学术报告;以“高端、前沿、综合、交叉”为定位,打造了“主会场-主题会场-学术分会场”三级综合会议体系,每届CCO举办学术专场数量达到百余场,建立肿瘤医学“横纵结合”的学术会议交流创新形式;针对新冠疫情的挑战,探索疫情常态化影响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以“互动、互融、互补”为特色的新型会议形式;发挥平台优势,集成学术资源,组织开展院士论坛、专题交流、青年辩论、成果展示、指南解读、新书发布、专题培训等一系列专场活动;科普学术并重,医学人文并举,组织开展人文专场、CCO科普大会、科普大赛、科普论坛、患者表演等多种跨界交流,实现每届科普患教活动百余场,现场参会公众患者达到数万人的规模;整合媒体资源,发挥融媒体的跨时、跨地、跨专业的独特优势,打造“云端CCO”的全新会议传播新模式,不断夯实CCO大会的行业引领地位。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肿瘤学领域需,2024CCHIO进一步行了更新和优化。秉承“全人、全程、全科、全息”的“四全”整合医学理念,中国抗癌协会积极组织各学科病种专委会(中西、护理、防筛、康复、器官保护等)开展2024CACA整合不同瘤种系列大会。整合癌症防治多个学科领域,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推动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