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CACA > 理事会
第九届理事会
· 2022.12 至今 ·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长
樊代明教授

2022 年 12 月 24 日,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隆重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陆为民参会并致辞。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名誉理事长、监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长詹启敏院士、季加孚教授、李强教授、徐瑞华教授、吴永忠教授,党委书记陆伟教授、秘书长王瑛教授以及沈洪兵院士、范先群院士、邵峰院士、邬堂春院士等院士专家共392 位全国代表参会。 大会通过了樊代明理事长《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王瑛秘书长《第八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徐瑞华副理事长《关于修改中国抗癌协会章程的报告》、吴永忠副理事长《关于修订中国抗癌协会会费标准的议案》等文件。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二届监事会成员。在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领导成员。

理事长
  •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副理事长
  • 赫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 樊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 沈洪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 范先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 郭小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 徐瑞华
    中山大肿瘤防治中心中心主任、院长
  • 朴浩哲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 吴永忠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 王瑛
    中国抗癌协会
  • 张建功
    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 陆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 程向东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 李子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 石汉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
  • 李平
    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 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
  • 强万敏
    天津市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
秘书长
  • 赵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会议同期选举产生第二届监事会,詹启敏院士当选为监事长,李强教授当选为副监事长。组织召开第九届常务理事会中共党员大会及第九届理事会党委第一次会议,会上单保恩教授宣读了中国科协《关于同意中国抗癌协会党委委员推荐建议人选的批复》,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党委,陆伟教授当选为党委书记,詹启敏院士当选为党委副书记。 对名誉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名誉副理事长于金明院士、王红阳院士、张岂凡教授,以及 30 名“荣誉理事”予以表彰和颁牌。对第八届期间工作表现突出的 13 个专业委员会、11 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授予“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先进单位”称号并颁牌。

01 “十七件大事”,筑牢品牌

第九届理事会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核心理念,以 CACA 指南推广为抓手,在第八届理事会“六件大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办大刊、立大规、开大讲、进大学、绘大图、举大考、立大项、发大作、颁大奖、明大势、开大播、建大营、拓大疆、结大果”的十七项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协会事业迈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02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

协会以“CACA指南”为抓手,把握机遇,砥砺创新,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卓越成绩。

03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学术立基,根深叶茂


2023 年,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1250 场,线下参会人数 52.5 万次,有力推动了肿瘤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交流。18 场品牌会议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每年举办数百场地区学术会议,有力促进了各地的产学研对接,推动了各地区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规范化诊治的推广普及。

04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培训指导,服务基层

自 2023 年起,协会共计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89项,至今共计组织实施 192项,授予学分 543分,培训学员 38124 人。为促进中国肿瘤医疗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协会优势,近两年开展了一批高水平、接地气的临床指导和技术培训,推动基层诊疗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为贯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继教原则,协会继教部门主动拓展项目申报渠道,邀请权威专家牵头申报开展一系列基层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继教部门也不断深化继教服务,助力分支机构合规、高效开展高水平继教项目,提升肿瘤领域医务人员的专科诊治能力,使其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最佳诊疗策略。

05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刊群建设,打造平台

作为肿瘤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协会高度重视期刊建设,37 种“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发展迅猛,5 种英文期刊被 SCI 收录;系列期刊以学科为纽带,积极发展,提升期刊质量,规范期刊发展,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纸媒基础上不断拓展数字化建设和多元化传播,极大助力我国肿瘤医学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交流。

06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肿瘤防治,科普先行


1、组织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15)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 年倡导发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 30 届,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肿瘤防治品牌科普活动。2023 年第 29 届宣传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盛大召开,主题为“CACA 指南,我知你知”。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央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等上百家媒体全程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6168 万人次。宣传周期间,参与机构达 5168 家 , 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 61.2 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 21,715 场 ,发送图书资料 235.5 万 , 受益公众人数超 1.1 亿 , 媒体报道总数 225087 篇,媒体阅读总人次超 10.35 亿。 2024 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陕西西安举办。陕西周边五省(甘肃、河南、山西、四川、新疆)及全国各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现场 1500 位同道参加启动仪式。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上百家媒体参与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 5561 万人次。宣传周期间,参与机构达 5575 家 , 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 68.5 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 31788 场 , 发送图书资料267万 ,受益公众人数超 1.3亿 ,媒体报道总数 100569篇,媒体阅读总人次超 11.8 亿。 2、组织开展全域科普行动 2023 年,协会在天津创立举办“CACA 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专业融合、全媒体传播、全民共同参与”,打造“四全”科普新模式;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建立“七进”传播新形式。2023-2024 年,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各地全域科普行动数百场,获得广泛赞誉。 3、科普创作,硕果累累 (1)出版精品科普书籍 2022 年,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核心科普知识库建设重要项目,《健康中国“我”行动 - 癌症防治科普丛书》在京启动,并得到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该书定位为我国肿瘤一线工作者进行癌症防治科普工作的指导用书。丛书首批编辑出版 10 个分册,每个篇目按照癌症核心知识点,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入科普视频和音频,将纸质图书与新媒体相结合,让公众对癌症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 2023 年,《科普中国·肿瘤防控科普丛书》项目在京启动,得到了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丛书主要集中在我国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癌种,聚焦重点、关注热点、普及要点,以社会医疗问题和患者健康问题为导向,制止流言、揭穿谎言、粉碎谣言,将近年来“全健康”理念深入融合,通过多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合作,以期积极提高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 组织专家编写《中国肿瘤科普之声》《胃,您好吗?》,引领肿瘤医生发出科普的声音。出版《逢生》系列患者故事集,组织医患、患患互动交流,推动常态化科普宣传。 (2)共建精品科普专栏 协会以 CACA 指南推广工作为抓手,与媒体共同打造“活动共建-内容共建-栏目共建-平台共建”的肿瘤防治融媒体生态。在该模式下,前后分别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设的《肺腑之言》栏目;与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录播的“肿瘤专家谈防癌”节目;与《三联生活周刊》合作出品的《医生的角色》系列专题;联合新华网客户端、乐问医学共建《肿瘤那点事儿》大型人文栏目;与人民网·人民健康共建《肿瘤三人行》专栏;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京视健康共建《京视探院》品牌栏目等,推动优质科普内容的生产、传播。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07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海纳百川,智汇全球

1、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彰显中国癌症防控水平 2023 年 5 月,中国代表团赴希腊参加了由世界乳腺健康学会(SIS)举办的第 21 届世界乳腺癌及乳腺健康大会。本次大会中国专家有 34 篇投稿被大会接收,其中 13 篇遴选为口头发言,21 篇为壁报交流。会上中国专家与国外同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了中国乳腺癌防治的前沿进展,传递了中国经验。6 月 16 日,我会与韩国癌症协会(KCA)在首尔共同举办了中韩肝癌双边研讨会,中韩专家就肝癌的诊治与研究最新进展做了专题报告并进行充分讨论,反响热烈。10 月 18-21 日,王瑛副理事长带队赴日本参加了亚洲肿瘤学会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并应邀做大会发言。本次会议中国学者共投稿 61 篇,其中 45篇接收口头发言,在亚洲学术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专家风采。 2、举办国际学术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力 2023 年 10 月 14-16 日,我会与国际癌症进展学会(SPCC)、欧洲肿瘤学会(ESO)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了 The BEST of BCY6 暨 2023 中国年轻乳腺癌精准诊疗前沿论坛 , 会议邀请了 20 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话乳腺癌防控议题,由刘红教授主编的《发布我国首部面向年轻乳腺癌的全景报告《中国年轻乳腺癌白皮书》在会上正式发布。 11 月 18 日,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天津召开,我会邀约来自世界 100 个国家的肿瘤专家,其中包括全球抗癌领袖、权威专家、学者齐聚神州,共享防癌抗癌新成果,共商全球癌症防控之大计,共赴“以中国为中心,聚世界之合”的国际学术盛宴。中国抗癌协会在大会发起成立世界整合肿瘤协会(WAIO) 的倡议,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08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推优荐才,做强品牌

1、开展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 根据 2023 年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 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协会积极开展两院院士推荐工作。经个人申报、推选专家委员会评审,推荐 7 名专家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候选人,其中 2 位为中国工程院 2023 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通过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参与青年托举项目,2023 年收到 76 份申请,经过协会和联合体专家评审,最终协会择优推荐的 2 位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资助。

09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党建强会,保驾护航

1、开展党建特色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 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继续延续党建强会品牌,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国抗癌协会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组织全国专家赴西藏林芝等地,扎根西部,组织党员专家为基层群众和患者开展科普患教、义诊咨询、公益赠书、技术培训等服务。活动得到中央电视台的两次直播报道。 2、开展中国科协“党建 + 完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 系”建设专项党建引领,开展科普平台建设。推动与各省市及各行业合作单位、协会各分支机构的党组织合作共建,建设党建科普基地(癌症防治科普基地)、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常见十大瘤种防控平台)、制定科普标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CACA)》)、完善科普评估体系等。 3、承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国情研修班项目 承接中国科协项目,与天津科协共同承办 2023 年全国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国情研修班,来自全国学会的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研修。为期一周的研修班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获得良好培训效果和广泛好评。

10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公益服务,惠及民生

1、启动“CACA 肿瘤防治千县行”公益行动 为推动全国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由协会、新华网和基层医院共建党建合作平台,启动全国“CACA 肿瘤防治千县行”公益行动(2023-2025),依托 CACA 指南的知识体系、专家优势,开展面对县域医院的指南推广技术帮扶、人员培训、科普患教、义诊咨询等公益活动,新华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负责活动直播、宣传报道、“新华名医”专栏打造和医生访谈等工作。计划三年完成 1000 个县的帮扶工作,为实现“到 2035 年初步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2、组织“癌症防治中国行”科普公益活动 协会联合甘肃天水市科协,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凉市崆峒区等地开展 CACA“癌症防治中国行”系列科普公益活动,发布服务当地的肿瘤防治科普指南;开发与当地常见癌症防治规范的资源包等项目,“线下 + 线上”受众群众上万人次。本次活动获得中国科协 2023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项目支持。

11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科技服务,助力创新

协会以科技服务项目为纽带,广泛开展与创新抗癌药品 / 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的合作。2023 年以来,继教与科技服务部继续积极支持协会专家开展临床研究、学科建设、科研基金、会议培训、县域 / 基层肿瘤综合诊疗及实践能力提升、疾病管理以及模式创新等合作项目。截至 2024 年 8 月,组织研究者发起新药临床研究 8 项,70 余家医疗机构的 2700 余名受试者参与。组织学科建设类项目 2 项,构建了遍布全国 630 余家医院参与的学科建设合作网络,举办线下线上活动 300余场;协助近百家医院将粒缺性发热(FN)评估表嵌入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确保肿瘤患者治疗前进行 FN 评估及预防治疗。设立科研基金项目 10 项,共资助课题308 个。举办培训会议项目 42 项,召开线下线上培训会议 460 余场,培训医生 11 万余人次。县域 / 基层综合诊疗及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已陆续启动 13 个子项目,开展多学科多形式活动 100 余场,包含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的基层肿瘤规范化诊疗“培训 / 查房 /会诊”活动,提升基层临床医生实操技能的肺癌手术观摩培训活动和乳腺癌筛查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医院病理检测水平的分子病理检测实践及诊疗策略培训活动等;录制系列科普宣传视频,组织县域群众观看,已累计数万点击量;完成县域肿瘤专科建设现状及诊疗与管理能力的调研报告。持续开展肿瘤领域疾病管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 28 个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开展523 场患者教育课堂,同时进行乳腺癌和妇科肿瘤领域的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采用创新模式建设血液肿瘤线上数据中心平台项目,已开设 5 个子项目,有 30余家医院参与,涉及 AML、CML、MM、淋巴瘤等多个领域 , 服务患者超 5 万人次。

12 学科建设,齐头并进--自身建设,夯基垒土

1、CACA 不惑,传承鼎新,开展 CACA 四十年系列文化活动。2024 年是中国抗癌协会 40 周年,主题定为“CACA 不惑,传承鼎新。”旨在遵从金显宅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在学术上打的牢固基础和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以创新来巩固基础。协会策划了成立 40 周年系列学术、科普、文化活动,4 月 25 日,在天津启动,11 月 14 日,在西安收官。系列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彰显医药文化自信、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为主旋律,通过系列宣传,总结肿瘤防治经验,进一步推动肿瘤防治关口前移以及诊断、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落实好《“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癌症防控计划,为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方案”。 2、入选中国科协 2023 全国学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专项。2023 年中国科协组织实施全国学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专项,示范引领全国学会不断提高会员发展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协会成功申报并获得资助。 3、开展专业委员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工作考核,促进二级机构健康成长。每年召开中国抗癌协会工作会议,对专委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经过现场汇报专家互评、评审专家与秘书处打分相结合,评选年度先进集体。每年各有 10 个专委会和 4 个省市抗癌协会成为排名末位单位。按照分支机构管理规定,本届理事会五年内如果有两次排名末位,专委会将被撤销。 2022 年度先进集体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大肠癌专委会、肿瘤营养专委会、胃癌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 2023 年度先进集体为: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肿瘤营养专委会、肿瘤标志专委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陕西省抗癌协会。 4、搭建全方位宣传阵地。协会不断致力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着力建设“一网、两微、多平台”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会员提供精准多元的服务产品。2023 年,协会网站发稿 1681 篇,新增“会员之声”栏目,发稿 539 篇;微信公众号发稿 506 篇,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 50 个,月发布信息近500 余篇,微信公众号关注已达 36 万余人。中国科协网站报道协会各类活动 10 余篇,其中要闻 1 篇。协会APP 发布信息 5127 条,开展直播会议 247 场,参与授课专家 6,185 人,发布课程 5,863 次,直播观看量累计 5.2亿人次。累计 16 次居中国科协系统科学传播榜全国学会第一。